武魂2官方论坛

标题: 如果针对修罗和尚专门出的一个职业应该是怎么样的 [打印本页]

作者: aoo901028    时间: 2013-11-3 16:50
标题: 如果针对修罗和尚专门出的一个职业应该是怎么样的
修罗的特点
一,近战
二,肉
三,控制多
四,可观的伤害
五,免疫控制

如果 完全 要克制修罗

一,远程--超远   不容易给控制到
二,单体针对性控制--比如随机封 2个到3个技能 30S
三,碎甲,或者 消BUFF 状态可以不停的上
四,类似抗拒火环的技能,弹开对手

由以上要素 我们设计一个职业
名字可以是 降头师 也可以是 道士(蜀山是剑仙,还是有区别的)
好吧,还是道士这个名字好点。
道士
力道士——近战
咒道士——远程

基础技能
礼——弹开2距离内敌人,震慑0.75秒,CD 20S (一个 “诺”)
和——增加法抗XX物理XXX(现在是物理强法弱,建议增加物理多点)(一个 “诺”)
智——制定一个目标,降低他一半的防御,一半的法抗,同时自己受到同样的效果,脱离范围效果消失。
(可以给 进化掉)30S内最多作用一次,效果持续时间是5S。 CD30S(两个 “诺”)
容——每90秒,会有一次抵挡的控制的状态(一个 “诺”加持)

恒——燃烧一张符持续时间内自动攻击目标,一共10个小符环绕周围,每个小符可以有定身0.5S的状态(一个 “诺”)
德——三段攻击,第三下击退2格(一个 “诺”)



道——发射 道符攻击目标,10%的概率中各种状态,状态持续3S,内置CD 5S

(一个 “诺”)
诚——伤害效果,顺便清除掉一个BUFF (CD10S)(一个“诺”)

礼——三格距离的减速带伤害 两“诺”(境界提升会有冰的效果——先礼后兵)

悟——瞬间回到1.5S前的状态 免疫1.5S,瞬间满“诺”(无需诺发动)1分钟CD


诺——技能发动的能量,2S回复3个。(这个我算不好)

分支 力道士

被动 强悍的体魄 15%全抗 提升10%防御

恶——用砂锅大的拳头猛击目标,眩晕2S (二个“诺”)

服——用剑调起敌人,悬空1S (两个“诺”)

擒——跳起来扑向对方,冲退2格,中一个“拿”的状态中3个时,技能封3S减速3S (CD3S) 三个“诺”

力——每次攻击都有破甲效果,最多叠加15层(三个“诺”加持)

分支 咒道士

被动 上善若水 移动速度提升15%

火——撒一片火圈燃烧对手的能量,20%法强伤害 (三个“诺”)
冰——立马把对手变成雪人,承受10下伤害(友方也能攻击)或者5S后自动解除(两个“诺”)
雷——推出去一个雷圈,碰到定身 10%法强 (两个“诺”)

水——标记一个地点 5S后连续喷发3次 35%法强(三个“诺”)

作者: aoo901028    时间: 2013-11-3 16:53
我发现好像写的有点变态了 哈哈
作者: 忧郁成疯    时间: 2013-11-3 17:09
表示修罗有龙爪,有砸地板,照你写的也够呛。尤其是反射,你再能打死的也是你自己。。
作者: aoo901028    时间: 2013-11-3 17:11
回复 3# 忧郁成疯


  反不出来的。。。有10S一次的清状态,无限的控制~
作者: wwwcom    时间: 2013-11-3 17:11
只有玄冰  治和尚
作者: aoo901028    时间: 2013-11-3 17:23
回复 5# wwwcom


    现在不行了,分数到3W以后 同分基本上都是死,尤其是修罗
作者: 忧郁成疯    时间: 2013-11-3 19:40
回复 6# aoo901028


   那是因为3万多分的和尚70级等于60级1万来分的,,你不死谁死?
作者: 忧郁成疯    时间: 2013-11-3 19:41
回复 4# aoo901028


   你不知道和尚身上有N个状态的么,,你能确定是清的哪一个??你想多了
作者: aoo901028    时间: 2013-11-3 23:56
回复 8# 忧郁成疯

首先 前提是同分,第二点 10S清一个状态,怎么都清的玩的
作者: 玄冰裂魄无敌    时间: 2013-11-4 00:24
被修罗的什么拳抓住后就一直晕,血瞬间就掉了三分之二,再开个反弹伤害的,发现我已经残血,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直接跪,现在我看到修罗就直接跑。
作者: qq455623314    时间: 2013-11-4 09:24
顶,我顶~~~~~~~~~~~ 快到我碗里来
作者: Baby丶小草    时间: 2013-11-4 10:13
- -手法好的蛊毒和修罗还是可以打的,只要别被一套秒=。=解控跑,然后反控反减速




欢迎光临 武魂2官方论坛 (http://wh2.netea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